Liangchao's blog
一个技术商人的笔记
github
|
email
Toggle navigation
Liangchao's blog
主页
归档
关于我
津ICP备17001227号
商业-职业市场的神话
2019-01-16 19:40:34
56
0
0
liangchaob@163.com
# 摘要 人力市场和商品市场具备相同的性质,并没有十分简单的成功定律. # 职业成功的神话 首先,你只有工作越努力,能力越强,才能获得更好的待遇,得到更好的职位. 在任何岗位上,努力和能力出众的人都比身边表现平庸的人,要更加获得上司的器重,得到更好的待遇,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.他们往往薪水会越来越高,职位随着时间会越来越高. 这才是这个职业市场的正道,一分耕耘一份真相. 然而,事实和真相是这样吗,原来职业成功这么简单,只要努力就够了啊,我们不够成功只不过没有努力而已,我要是努力起来分分钟超过别人? 其实,我们确实看到很多时候,越努力,能力越强的人获得了更好的待遇和更好的职务,而且似乎公司的评价标准也是如此,而且非常鼓励产生这种典型事例. 然而这虽然很多见,却并不是定律,相信你一定看到过很多人既不努力,能力也不强,只是恰巧站在了某个位置就得到了很好的待遇和非常好职位的人;同时,你也惋惜很多人努力辛苦操劳了一辈子,能力也出众,可就是没能从职业市场上收到很好的待遇和报酬,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? 这意味着,那条潜规则是个可以实践的理论,这却并不能体现真实职业市场的形态. # 市场的规则 你走到一家商店,你打算买一个全麦面包明天吃早点,这个时候,过来一个推销员,告诉你,我们最近正在卖一个特别好的生日蛋糕,这个原料来源于意大利,制作师傅都是米其林5星大厨,浓浓的奶油,搭配松露巧克力,手工打造,本来平时都很贵的,但是最近市场上竞争对手很多,我们于是特价做活动,而且快到了保质期又降价促销,我看你一看就是有品位人,再给你打个折,综合下来和一个全麦面包价格也差不多,赶紧买吧! 那么你会选择买这个,质量特别好,降了价,快到保质期促销,彰显品位,生日蛋糕做明天的早餐吗? 答案也许是会,也有可能不会. 也许你平时没有机会吃这个这么好的蛋糕,赶上这样的好机会赶紧尝尝鲜,就买了;也有可能你在减肥,也不想吃太油腻的甜食,也怕快过期了不好,就只是买了个普通的全麦面包. 但是不管怎么选择,这都是有道理的,也都有合理的原因. 相信很多人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,我名校毕业,拥有托福雅思的证书,能力超强,每年都是学校运动会冠军,一直是学生会主席,GPA 分数很高,我从小到大都这么努力,过来面试这个公司,要比同期竞争者要强百倍,然而这家公司却最终没有选择我,我这么优秀基本没有任何缺点,怎么可能这样,我到底差在哪里,这家公司对我是不是太不公平了. 是不是好像有点眼熟,那么这家公司做的对吗,为什么不能给如此优秀的学生一个好的职位呢,他们的人力是眼瞎吗,就这样放过了一个金子? 公司其实不傻,公司这样选择有着现实的经济考虑,招到一个明显高于其职位需求能力的人从事这个岗位,也许眼前看来似乎是捡了个大便宜,但是明显没打算往这个职位上投入很多钱,从这个金子思考问题的方式长期来看,明显薪酬会心理失衡或有时刻流失的风险.与其这样,还不如找一个更能力和这个岗位更匹配的人,给高于其预期的薪酬,也许更容易长期留住人. 商品市场,是公司卖出产品或服务给消费者,获得资金与利润. 职业市场的方式是劳动者卖出劳动,时间,资源,智力等,交换商业公司的报酬,获取利润. 这两者本质都是交换,基本思路都是一样的. 显然,其实职业市场和商品市场具备同样的性质,商品与服务交换都是双向的,要的都是彼此适合,显然并非一味的"追求卓越".所以才有说法是"选择大于努力". 换句话说,并不是劳动者自身成本越高,卖的越好价格越高;而是市场越稀缺越有广泛的需求,价格越高. 之所以各公司使用"努力就能获得更好的待遇"理论规范,是因为,公司期待劳动者在单位岗位上供应最高质量的服务,这样对公司才是最有利的,因此,这么多年,劳动者在这些岗位才确实满足努力程度与报酬正比关系. 也就是说,之所以潜规则能在很多时候有效,是因为这句话存在一个语境,通常是相对于一个"长期稳定固定职位"而说的. # 新时代的职业市场 然而,时代的大轮如今转的越来越快,产业正在加速着革命,"长期稳定固定职位"正在大量的消失,人的寿命比很多公司和组织长得多,而且职业转型未来会变成常态,这样来看,这个潜规则失效的几率又会变大很多. 那么如果想要通过"打工"的方式获得待遇提升,关键就不在于"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",在于"不断寻找和把握稀缺市场资源". 毕竟以当前国内的市场需求形式,成为一个最强壮的扫大街的人,待遇也难以赶上一个最差的程序员,前者不论再怎么努力,其劳动力稀缺程度也难以超过后者.
上一篇:
教练-王永福<上台的技术>先导课感受
下一篇:
历史-规则的建立与适应
0
赞
56 人读过
新浪微博
微信
腾讯微博
QQ空间
人人网
提交评论
立即登录
, 发表评论.
没有帐号?
立即注册
0
条评论
More...
文档导航
没有帐号? 立即注册